WFU

網站頁籤

2016/11/24

【線上讀書會】不當行為

讀者:許君豪醫師 (職業醫學科)




謝謝蔡依橙校長發起這次讀書會,以及討論夥伴們的分享、提示與激盪:知名財經作家綠角、永豐商業銀行經理 Data Su、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林舜穀醫師。


主題書: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
原書名:Misbehaving: The Mak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日期:2016 年 11 月 22 日


這本書在談什麼?


這本書的主題是行為經濟學 (behavioral economics)。一如蔡依橙校長所寫,它包含了三個主題,在書中縱橫交錯:

1. 行為經濟學發展史
2. 行為經濟學簡介
3. 作為行為經濟學的主要貢獻者之一,作者 Richard H. Thaler 的學術生涯


什麼是「行為經濟學」?


以作者的話來說,傳統經濟學 (economics) 建基於兩大假設:

1. 最佳化 (optimization)
2. 均衡 (equilibrium)

最佳化的意思是:人會根據最大利益來做選擇。均衡的意思是:在價格自由浮動的競爭市場中,供需均衡決定了價格的波動。

然而,這兩個基本假設,受到 1960 年代開始一連串心理學研究結果的嚴重挑戰!

以最佳化而言,作者提到自己的親身經驗:剛擔任教職時,他為了鑑別學生的程度,將考試設計得稍難。結果在 100 分為滿分的考試中,全班平均僅得到 72 分,受到許多學生的投訴與抱怨。檢討之後,下次考試,他把滿分調整為 137 分,結果全班平均變成 96 分,同學們皆大歡喜。

然而,由於學期成績的最終分數(A、A-、B+、B、B- 等)是依和班上其他同學的「相對分數」計算,和總分是 100 或 137 毫無關係,照理說,「理性的」學生應該不覺得滿分往上調有任何影響才對。但事實並非如此。

以均衡而言,作者舉的一個例子是著名的黑色星期一 (Black Monday)。在 1987 年 10 月 19 日這天,全球股市在沒有任何利空消息出現的情況下暴跌逾 20%。即使有人提出一些解釋,仍難以說明暴跌的驚人幅度。

行為經濟學,就是一套承認上述兩大假設可能失準,而認為應該把「人類的實際行為」考慮進去的一套經濟學理論。行為經濟學認為:

1. 人在金錢上的行為,並非全然依據最大利益
2. 價格的波動,不見得反映供需均衡的實況


行為經濟學基礎穩固了嗎?


連物理學近年都還在發現新粒子、搞不清楚我們的宇宙究竟是幾度空間、甚至有幾個宇宙都還不確定,那麼,研究主題是目前我們仍所知甚少的人(而且是一大群人)的行為的經濟學,基礎有可能已經了穩固嗎?

還早得很。

作者說,跟 40 年前他剛起步時比起來,行為經濟學已不再被視為邪魔歪道,他自己本身也從早期到處碰壁到擔任 2015 年美國經濟學會 (AEA,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主席。

但修正「最佳化」和「均衡」之後,行為經濟學的新版假設組合是什麼?顯然不能只是「有限最佳化」和「有限均衡」。

作者抱持樂觀態度:

「我們需要更多證據本位的經濟學,無論是在理論上,抑或實證上。」

「為了建構新理論,我們需要新的事實。好消息是如今我在頂尖經濟學期看到了不少頗具創意的證據蒐集。從發展經濟學領域出發,蓬勃發展中的隨機對照試驗充分展現了這個趨勢。」


【讀書會夥伴心得】


以下摘錄讀書會成員們的心得:

作者力戰群雄的歷程,令人振奮!
除了上述事蹟,作者於 2005 年獲頒 Paul Samuelson Award,亦顯示出行為經濟學已有一席之地。Paul Samuelson 被許多人視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

提醒並糾正自己的不當行為
書中的交易效用 (transaction utility) 有助避免「看到便宜就買」衝動。即使我們現今處於行動世代,有許多 app 等資料來源,但我們仍需時常抵抗自己的不理性的行為!

「心理帳戶」的力量
錢放在不同地方,往往有不同心理效應,例如:台灣長輩常鼓勵子女買房地產,或許就有「因為這筆錢不容易挪動,所以可達到『抑制過度花費』的效果」。

「稚齡」的經濟學
有一本談醫學的書,叫做《最稚齡的科學》。以此書所述的歷史來看,經濟學似乎比醫學更稚齡。因為對於「什麼操作會產生什麼結果」、「哪些東西目前我們有能力操作」,經濟學的把握似乎還不如醫學。當然,這跟兩者的複雜度大有關係。就所觀察的變項來說,經濟學遠較醫學複雜。

刻意練習
成為高手,除了「練習一萬小時」之外,有什麼訣竅呢?刻意練習可能是關鍵。

對社會確實有效!
行為經濟學實際上已逐漸對社會的運作發生效用。例如美國的 401k 退休金制度,當預設的提撥比例增加後,因為人們傾向於「懶得」去變更,使得平均提撥比例增加,退休金數額隨之增加。

經濟學帝國主義
即使經濟學根基仍不穩固,不過相較於許多社會科學學門,經濟學的模型與解釋能力已領先許多,並跨足政治學、法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學門。

其他參考書籍、資源
《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群眾的智慧—如何讓個人、團隊、企業與社會變得更聰明》
《最稚齡的科學-一位偉大醫師的觀察手記》
【羅輯思維 183】怎樣成為一個高手?


【我的思考】挑戰「公設」的絕佳故事!


科學之所以精彩,其中兩個原因是:

1. 可否證性 (falcifiability)
2. 公設 (postulates) 只是假設,不見得是真理

這兩個特性,數學也都有。但科學和數學的一個根本差異是:科學的公設取自實體世界,數學的公設則否。

數學的公設一開始通常也是受到實體世界的啟發,但數學定理的正確性,其判準完全就是數學式子,而非實體世界的觀察或實驗。有關這個概念,可參考 20 世紀初著名數學家 Godfrey Harold Hardy 的自傳《一位職業數學家的辯白》,原書名《A Mathematician's Apology》

再從另一方面說,若觀察、實驗結果沒錯,而該結果與公設不符,那科學的公設就應該被推翻。實際上,因為有許多觀察錯誤、測量設備異常、科學界不接受……等問題,所以有問題的公設通常拖很多年才被推翻。

數學就不一樣了。數學公設的推翻,不需要對自然界觀察或做實驗,只要推導後發現邏輯矛盾即可。不過,究竟什麼叫做邏輯矛盾?人們以為的矛盾,會不會其實不矛盾?或反之?這些近代數學破壞與重建的故事,也很精彩。

再回到這段開頭的科學兩大特性:

1. 可否證性 (falcifiability)
2. 公設 (postulates) 只是假設,不見得是真理

公設就是要被挑戰啊!不然要幹麻? 在科學研究上,如果認為公設是神聖不可侵犯、不得挑戰的,那就,不科學了。

這本行為經濟學大師寫的書,寫的就是這麼一個挑戰傳統經濟學公設的精彩故事。雖然新的公設組合還沒塵埃落定,但當代及未來的才人,肯定會繼續帶領大家突破重圍。


【最新】本書作者獲 201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理由:"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behavioural economics(行為經濟學)"

● 諾貝爾經濟學獎「並非」最初諾貝爾獎的領域之一。最初只有五種獎項:物理化學文學和平生理或醫學,正式名稱是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餘類推),首次頒發於 1901 年

經濟學獎則首次頒發於 1968 年,正式名稱是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Press Release】The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2017.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新聞稿)


延伸閱讀


【蔡依橙】《不當行為》:一個學者,如何開宗立派,並成為大師的過程。
【綠角】“不當行為”(Misbehaving) 讀後感 1—消費時的不當行為讀後感 2讀後感 3
【綠角】行為經濟學能否打敗市場?
【林舜穀】不當行為 - 我們不理性,但努力作出正確決定
【Data Su】漫談《不當行為》


Android台灣話


關於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