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06/05

我的 COVID-19 病程

作者:許君豪醫師(職業醫學科)




這篇分享筆者 COVID-19 從確診前到解除隔離的歷程。

請注意,這篇寫的是筆者本人的狀況,不見得能套用到其他確診者。


症狀 & 持續期間


到本文發布日(Day 8。確診日為 Day 1)為止,主要症狀及持續期間如下:

● 發燒/體溫升高
  ○ ≥ 38℃:Day 1-2
  ○ ≥ 37.5℃:Day 1-4
  ○ ≥ 37.0℃:Day 0-5
● 喉嚨痛
  ○ 像刀割:Day 2-6
  ○ 未達刀割程度:Day 1, 7-
● 喉嚨癢
  ○ 難以入睡程度:Day 0-2
  ○ 一般:Day 3-
● 聲音沙啞:Day 0-7
頭痛:Day 1-2
牙齦腫痛:Day 1
濃鼻涕、咳嗽、濃痰:Day 1-
耳朵痛 + 悶塞感:Day 2-5

沒寫結束日期的,就是到目前為止還有該症狀。另外,同一色塊的中後期,症狀大致較輕,但為了避免圖表過度複雜,所以沒採用漸層等處理。


時序


● Day -1: 接觸

5/27 下午,筆者以特約醫師的身分到某客戶公司服務。當晚,該公司護理師告知,下午諮詢時接觸的某位員工,晚上快篩陽性,並提醒筆者多注意身體狀況。

回想起來,和這位員工見面是為了適性配工,因為他這陣子身體有些不舒服。當時,和護理師初步討論後,協同安全衛生人員,一起到員工的作業現場,了解他的狀況。

因為該員工的健康狀況不複雜,所以和他實際談話大概只花了 1-2 分鐘,雙方全程配戴醫療口罩。而且為了觀察他工作時的動作,所以大部分時間,彼此並非面對面。

「1-2 分鐘、雙方都戴口罩,也會傳染嗎?」

不確定,但總之先觀察看看。(另外要提醒讀者們的是,由於從接觸該確診者到筆者症狀出現的時間距離較短,加上沒做進一步的檢驗,所以來源不見得是他。)

● Day 0: 喉嚨癢、體溫升高

5/28 醒來後,覺得喉嚨有點癢,聲音頗沙啞,但沒其他症狀。下午體溫開始升高,沒畏寒,用家裡的耳溫槍量:37.2℃。

除了喉嚨有愈來愈癢的趨勢外,一直到睡前,都沒其他變化。

晚上 9 點多,自己做了一次快篩:陰性。(後來想想,或許這次採樣時插得不夠深。同一個產品 Day 2 時自己再篩一次,插得比較深,陽性。)

躺在床上,過了一段時間還睡不著,原因是,喉嚨奇癢,癢到這輩子不曾有的程度,癢到每次呼吸都幾乎要咳嗽的程度(但靠意志力,大部分能維持不咳嗽)。

● Day 1: 確診

這顯然不是一般感冒的狀況了。如果整晚沒睡,加上接下來若真的確診,恐怕對康復而言不太理想,決定速速就醫,再篩一次,並拿些症狀治療的藥。

不巧碰到週日,即使等到白天,大部分診所也沒營業,所以直接掛醫院的急診。凌晨 3 點多,醫院外的棚子幾乎沒人,比較不擔心傳染給別人。

掛號後,家人幫忙去醫院的便利商店買了快篩試劑,再交給急診護理師幫筆者採檢。檢體滴下去後,液體先經過代表確診的 T,一條線深深地呈現出來;接著經過代表控制組的 C,第二條線也顯現。





答案很明顯:確診,回家隔離 Day 1-8。

起床後,體力還可以,除了體溫略升、有點喉嚨痛外,還有明顯的頭痛、牙齦腫痛。吃顆消炎止痛藥 NSAID 後就好多了。另外,從這天開始有濃濃的鼻涕,以及咳嗽時黏稠的痰,雖然量不多。

接著吃了些東西、看看電視,製作 3 張下下週 FB 臺灣話 ê 簿仔紙臺日大辭典單元的圖並排程後,是傍晚 5 點多。因為覺得相當疲憊,所以趕緊洗個澡,上床躺著。

由於筆者是個從小就不好睡的人,即使之前研究睡眠醫學的鋩角後,已經把睡眠調整到還可以接受的狀態,但這個時間點要睡著,就算因生病而頗為疲累,還是不容易。果然,從下午 5 點多一直到平常就寢的半夜 12 點多左右,雖然一直躺著,卻幾乎沒睡著。

中間起床喝水、上廁所時,量的體溫:右耳 38.6℃,左耳 39.5℃。

● Day 2: 體力恢復不少、喉嚨劇痛

早上起床,發現睡得不錯。雖然體溫還是稍微超過 38℃,但體力恢復到跟只是小感冒差不多。為了盡快復原,傍晚還是早早洗澡躺床。

躺在床上時,出現了新症狀:原本兩邊差不多、甚至右邊略嚴重的中下程度喉嚨痛,變成每次吞口水,左側喉嚨就像刀割一樣地劇痛,伴隨著左耳悶塞感。

● Day 3: 喉嚨持續劇痛

左側喉嚨劇痛、左耳悶塞感持續。本來有下降趨勢的體溫,今天卻沒比昨天下降。

到了晚上,覺得這樣下去不對勁,該不會是中耳炎(or 其前驅症狀),需要吃抗生素,遂請教耳鼻喉科醫師同學。他也建議筆者這麼做。於是找了家裡附近的診所,線上掛號、視訊看診後,由家人的好朋友幫忙拿藥,順利開始口服抗生素療程。

● Day 5: 退燒

持續服用抗生素 1 天多後(Day 4 晚上開始),發燒明顯退了,左耳悶塞感也漸漸消失。最後一次體溫偏高,是 Day 5 晚上的 37.1℃。

不過,喉嚨的劇痛卻不見好轉。

出於好奇,走到浴室的鏡子前,用筆者自己開發的手機 app 打光,想看看最痛的地方,究竟看起來是怎麼回事,結果發現:在 palatopharyngeal arch 的地方明顯紅腫,而且發生了一般所謂「嘴破」的好幾大塊口腔潰瘍 (aphthous ulcer)

palatopharyngeal arch 在哪裡呢?

如果讀者非醫護背景,請複製這個詞,google 一下圖片,立刻就找得到。簡單講,在口腔深部,兩側各有扁桃腺 (palatine tonsil),有些人這個構造明顯可見,有些人則否。扁桃腺的前後,各有一個拱形構造:比較淺的、靠近嘴巴的,叫做 palatoglossal arch;比較深的、靠近喉嚨的,叫做 palatopharyngeal arch。

筆者喉嚨劇痛的原因,就是在左側比較深的拱形構造上,發生紅腫及「嘴破」。

由於位置的關係,每次吞口水都使得「嘴破」的地方跟週遭構造磨擦,因而引發劇痛。

● Day 8: 剩下喉嚨微痛微癢、鼻涕咳嗽痰

在本文發表這天,只剩下這些輕微症狀。再過幾個小時,就準備解隔離了。


隔離期間該注意什麼?


回想起來,確診後,居家照護、居家隔離期間,有哪些重點可跟讀者分享呢?

● 飲水、食物

由於居家隔離期間嚴禁外出,所以這 8 天之中(確診當天 + 後續 7 天)的食物和飲水供給就很重要。

如果你住在市區,那在這食物外送平台很方便的時代,不成問題。

筆者家裡有裝濾水器,所以充分、乾淨的飲水,一開始就不是問題。

食物的部分,除了幾次利用外送服務外,有不少次用餐,都是家人和筆者的好朋友幫忙送來的(送到門口,離開後再電話通知我們;或送到社區大門,由管理員轉送)。

好朋友們、管理員大哥,非常非常感謝!

另外,臺中市政府也送來內容豐富的居家關懷包,如下圖:





關懷包內容有:
○ 快篩試劑
○ 口罩
○ 食物:泡麵、麥片、蘇打餅、菜䔕餅、口糧棒、夾心酥、八寶粥
○ 飲料:高鈣牛乳
○ 垃圾袋
○ 健康注意事項宣傳單

謝謝市政府照顧!

● 留意身體狀況,必要時盡速就醫

Day 2 晚間開始的「喉嚨劇痛 + 耳朵悶塞感」,就屬於需要特別留意的狀況。筆者當時觀察了一天,發現沒好轉,很快就做了就醫(視訊看診)的決定。

若有中耳炎卻遲未就醫,則會增加相關併發症的風險。

另外,從 Day 1 開始,市政府就有兩路人馬撥電話來關心。其一來自特約合作的診所,了解確診隔離者症狀的進展,並提醒必要時應就醫;其二來自區公所,關心家裡幾人幾室、有無需要租借血氧機,以及提供關懷包。

筆者收到的居家隔離通知書上提到,若有下列狀況,應立即通知衛生局或撥打 119 就醫:

○ 無發燒(體溫 < 38℃) 之情形下,心跳 > 100 次/分鐘
○ 喘或呼吸困難(呼吸速率 > 30 次/分鐘或血氧監測 ≤ 94%)
○ 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
○ 持續胸痛或胸悶
○ 意識不清或癲癇
○ 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
○ 過去 24 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
○ 收縮壓 < 90 mmHg

● 體溫計

由於居家隔離期間依規定每天早、晚須各量體溫一次,所以若沒準備的話,得想辦法趕快線上購買,或找政府單位或其他人借用。

● 垃圾整理

確診後必須居隔 8 天(含確診當天)。這段期間產生的垃圾,除非真的有必要而聯繫環保局來清理,否則都必須在家中暫時保存。

因此,居家隔離期間,應盡量減少產生的垃圾,例如,選擇食物外送的時候,避免訂購使用太多包裝的餐點。

吃完後,能重複使用的餐具照一般程序處理;能夠洗乾淨的免洗餐具、沾到食物的包裝等,可用清潔劑洗淨後晾乾,再集中起來;不適合或難以洗乾淨且沾到食物的物品(例:粽葉、油滲進去的紙便當盒),則盡量密封包裝後,存放起來。

由於筆者家裡幾乎不開伙,冰箱還有不少空間,所以上述不適合洗乾淨且沾到食物的物品,在壓縮並密封包裝後,都用容器裝起來,放到冰箱的冷凍庫,以減少它們在這 8 天腐敗而發出臭味的風險。

● 健保快易通 app

建議到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 app 或相關網站登錄,以取得下列資料,利於後續相關權利的爭取等:
○ 隔離通知書
○ 檢驗結果數位證明
○ 疫苗接種數位證明

祝各位平安健康,一起挺過疫情。


延伸閱讀


● 「專科醫師」是什麼?
● 職場健康促進,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