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報告誤植?
這天,筆者一如往常,以特約醫師的身分,到某家合作企業服務。
護理師抽出一份年度健檢報告,說:「許醫師,這位同仁體重比較重,今天安排他來諮詢。」
「體重 92 公斤,BMI 30.5,中度脂肪肝,血糖偏高一點,血壓還好,...... 咦,這位同仁今年初剛到職?」瞥見健檢報告上的到職日後,筆者問。
「對呀,紀錄上看起來是這樣。」護理師回應。
「方不方便調閱他到職時的體檢報告,我們來對照看看?」筆者提議。
「沒問題,等我一下。」護理師打開電腦,搜尋公司內部資料庫。
年初的體格檢查報告,線上調閱完成,我們對照了起來。
「半年多前,剛到職的時候,他才 82 公斤,現在 92 公斤,整整胖了 10 公斤!這是真的,還是醫院數字 key 錯?」筆者疑惑。
「這麼說來,我對這位同仁有點印象。他現在的確比剛到公司的時候胖很多 ...... 」護理師回憶。
故事是這樣的 ......
不久,那位員工走進諮詢室。體重目測大約 90 幾公斤沒錯。
「您好,我是公司的特約醫師許君豪。今天和您簡短聊聊健康狀況。」
「為保障您及同事的個資,請先看一下基本資料,確認這兩份體檢報告、健檢報告是您本人的。」筆者說明。
「沒錯,這是我的。」該員工說。
「也就是說,從年初進公司到現在,您體重增加了 10 公斤,對吧?」筆者問。
「呃 ...... 說起來有點不好意思,不過,是的。」該員工回應。
「請問,這個變化的原因是?」筆者追問。
原來,這段期間,他的身體沒出什麼狀況。睡眠正常,沒服用藥物,沒進出醫療院所,也沒有內分泌疾病的明顯徵兆。工作上的壓力,也是一般職場常見的程度而已,沒特別高。
唯一改變的,是生活型態。
生活型態怎麼了? 你可能會問。
經仔細詢問,來到這家公司後,他的生活型態,發生了兩個重大變化:
1. 吃得多
這家美商公司,免費提供午餐、晚餐,而且菜色豐富又美味。你想吃雙主菜、三主菜,都沒問題,因為飯菜是自己夾的,公司沒管制。
因此,到公司這半年多,每天吃的食物量,比在前公司 ...... 多了些。
他眉開眼笑地述說著,公司伙食有多好多好,聽得筆者都想來上班了 ...... (誤)
2. 動得少
「請問,您目前有運動習慣嗎?」了解飲食狀況後,筆者問下去。
「其實,我在前公司的時候,每週固定運動 3 次。」他回答。
「而且,以前我食量很小 ...... 」他補充。
發生什麼事?
原來,他是個從小就不喜歡運動的人。
參加前公司辦的運動講座後,運動的興致被點燃了。加上前公司內部有專屬運動空間,也有蓬勃發展的運動社團。在同事的慫恿下,他參加運動社團,養成了運動習慣。
持續運動幾年下來,體重下降,增肌減脂,外型精壯不少。
伴隨著運動量的增加,本來小小的食量,也增加了許多。但因為代謝量的增加超過食量的增加,所以體重逐漸下降。
來到新公司以後,他食量依舊很大,但幾乎沒運動。
原因並非新公司不重視員工的健康。這家知名美商,對同仁的健康很重視。各種補助、講座、諮詢、...... 等活動,一應俱全。
但因為新公司的廠房是多年前興建的,所以沒有剩餘的空間,可以規劃給同仁運動。
固定參與的運動社團沒了,他的運動習慣也跟著告終。
然而,因為之前養成運動習慣而增加的食量,一時卻沒離開他。加上新公司伙食豐富,他在進食量增加、活動量減少的情況下,短短半年多,胖了 10 公斤。
哪裡出了問題?
我們以前公司的角度,試著分析這個案例。
這位員工確實參與了前公司健康促進活動,也養成了固定運動的習慣,體重下降,增肌減脂。
這樣有什麼不好嗎?
前公司有錯嗎?
講「錯誤」太沉重。重點不在指出誰對誰錯,而是思考看看,怎樣可以更好?怎樣可以避免此類不理想的結果?
如同前述,談話間我們注意到,他的食量,在前公司增加了不少,部分原因是前公司協助他養成了運動習慣。
前公司協助他養成了運動習慣,卻沒讓他養成「自己運動,或者自己找伴運動」的習慣。
前公司的運動講座、運動社團,間接促成了他食量增加,卻沒讓他學會落實「運動量比較少的時候,食量也該跟著調整。」的概念與實務作為。
前公司的健康促進活動,可能漏了一個重要的目的。
職場健康促進的目的?
前公司其實已經很用心,做得蠻好了,卻好像還是漏掉什麼。
前公司辦職場健康促進活動時,可能會用到幾個常見的 KPI,例如:活動參與率、運動習慣養成率、體重下降公斤數、增肌減脂數值、......
在這些指標裡,這位實際參與活動、而且體態真的變好的員工,都有正向貢獻。
然而,如同名言「以終為始」,辦理健康促進活動時,應該時時提醒自己「這個活動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那麼,健康促進活動的目的是?
答案當然因人而異。但根據筆者擔任企業顧問醫師多年的觀察,有一個答案,可供讀者們參考:
「讓參與者學會一輩子受用的健康生活型態,而且學會之後,即使沒有他人協助,大致上仍能順利維持。」
辦理健康促進活動的你,或許因為協助員工養成運動習慣、增肌減脂而很有成就感。但他因為人生規劃而離職後,在短時間內胖那麼多,而且,他變胖,跟你辦活動很成功,竟多少有些關係。
沒想到,你做得這麼好,卻可能間接導致他未來的肥胖人生,詭異吧?
漏了這個目的,就可能發生這類詭異的憾事,就可能「助之,適足以害之。」
再舉一個例子,說明學會「一個人就能維持健康生活型態」的重要。
以 2020 年起肆瘧全球的武漢肺炎 (COVID-19) 疫情而言,如果你雖然養成了運動習慣,但卻沒辦法接受一個人運動、在家裡運動,那若你不巧生活在「封城 (lock-down)」的國家或地區,就可能因為缺乏「一個人運動、在家裡運動」的能力,而連續好幾個月都沒運動,體態跟著變糟。
那多無奈啊 ......
結論
辦理職場健康促進活動時,可以考慮下列終極目的:
「讓參與者學會一輩子受用的健康生活型態,而且學會之後,即使沒有他人協助,大致上仍能順利維持。」
幫助他人變健康並不容易,值得你我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