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06/06

【心得】王丹老師「告別台灣講座」

作者:許君豪醫師 (職業醫學科)




近期秉持「多聽演講,尤其是非自己專長領域的演講」的想法,臺灣南北跑了不少地方。幾天前,看到楊斯棓醫師臉書徵求 10 個人參加一場神秘講座,我毫不考慮就報名了。此講座帶給我的震撼非常大,引發深深的反省。以下整理幾點心得,與你分享。


小處不懶散


家裡附近的某條路,雙線道,車流一向很少。你正開車經過那條路,想到路邊早餐店買個燒餅。由於人少,「下車、買燒餅、上車」一分鐘內可完成。此時路邊停車格已停滿,雙線道靠外側的一條,前後違規停了幾臺車,離早餐店最近的位置,剛好有一輛車的空間。你會停在那個空間嗎?老實說,我有時候會。

在類似的情況下,我時常在自己不需要停車時,碎唸那些圖一時方便而佔用車道的車主。然而,當我要做這些自己認為「不好」的小事時,雖然心裡掙扎,有時卻選擇放過自己。

王丹老師說:「日常生活的素養,包括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遵守交通規則、……等,在一個社會如果大多數人無法嚴格地做到,民主很難以大家理想中的形態實現。」我深有同感。

小處,不可懶散。切記。


換個角度看


「聆聽非自己專長領域演講」的好處之一,是刺激思考

王丹老師在演講中提到:「由於中國對香港在政治上的壓迫,使香港很多優秀人才快待不下去了。對這些人才而言,如果工作待遇差不多,他們到歐美工作,和到臺灣工作相比,哪個吸引力大?當然是到臺灣工作啊!這是臺灣吸引香港人才的大好機會。」但臺灣的工作待遇,和對外國工作者在臺灣居留的法律規範,讓包括香港在內的許多各國人才裹足不前。

現場一位正在臺灣讀大學的香港聽眾稍後發言,說:「如果臺灣開放香港年輕人用『服兵役一年』換取長期居留權,我相信很多香港年輕人願意來!因為中國打壓時,他們至少有個容身之處。」

不論在政治上、法律上的可能性為何,這個觀點,是「從來不曾」出現在我的腦海裡的。來自不同文化朋友的一句話,幫我的思考開了好一大扇窗

用柔軟的心,聆聽不同背景的人講話,收穫很大很大。


臺灣靠你讚


在臺灣「土生土長」30 多年了,我對臺灣的認識有多少呢?

當研究歷史出身的王丹老師說出:「很多臺灣人,對臺灣的認識,比我少很多。」時,我毫無反駁的念頭,就同意了。因為我對臺灣的認識,確實很少。

如果外國人來到臺灣,或者我去到國外,我卻沒辦法濤濤不絕地對他們講清楚臺灣哪裡好,那我還有什麼理由說自己很愛臺灣呢?

看著書架上專屬臺灣的一櫃,買了不少書卻幾乎沒翻開過。想著這些年來用各種方式為臺灣加分、為臺灣宣傳的前輩同輩和後輩們的持續努力,我怎能不汗顏?

身為一個臺灣人,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行動莫閣等!


反省那麼多,不如真的去做。我想好方向了,但還沒想到用什麼方法檢驗自己。朋友,如果你認識我,一個月後起,我們若碰面,歡迎跟我聊聊臺灣。如果發現我沒做任何努力,我就在部落格公開發文反省。不限次數!

謝謝楊斯棓醫師推薦這場講座。歡迎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一起前進。


Android台灣話


關於作者